本文字数:约 7513 字阅读时间:约 19 分钟导读.一个在盗版音乐熏陶下长大的瑞典人,却在 23 岁时选择建立一家科技公司以反抗盗版问题。在唱片行业遭遇困局之际,他乐成说服全球各大唱片公司、拿到海量音乐的正版授权,于是所有人得以利便享受到自己喜爱的音乐。但故事到此并未了局。虽然如今 Spotify 部门扭转了唱片行业的运气,却也因为上游公司的钳制面临严峻的商业磨练。
险中求变的 Spotify,能否如同当年 Netflix 那样,走出一条长达十年的阳线?01 盗版横行的时代1999 年,世纪之末。彼时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才开办 Google 没多久,Facebook 也尚未建立。在这互联网黄金时代的前夕,一家叫 Napster 的公司推出了开创性的点对点音乐共享服务,它的泛起使音乐喜好者之间相互分享 MP3 音乐变得无比轻松利便。Napster 自己并不提供 MP3 文件的下载,它提供的是整个 Napster 网络的 MP3 文件目录,加上它具有精彩的搜索功效,每个用户都能直接从全世界其他 Napster 用户的硬盘上下载音乐文件。
也就是说,如果有小我私家花了 15 美元买了张 CD,并把它上传到自己的硬盘上,一瞬间,全世界所有 Napster 用户都免费拥有这张 CD 了。Napster 软件的界面,图片来自于:stereogum无容置疑,这种严重侵犯版权的行为惹怒了整个音乐行业,多家唱片公司通过美国唱片业协会(RIAA)起诉 Napster。2002 年,Napster 宣布破产,但盗版问题在互联网世界反而愈演愈烈:Kazaa、Limewire、BearShare……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迁移的技术原理,使得盗版的火种一经点燃便难再熄灭。
在许多国家,下载盗版都是非法的——而瑞典直到 2005 年才颁布执法克制用户下载盗版内容,这个国家也因此成为非法下载的国际中心。里卡德·法尔克温格(Rick Falkvinge)在看到瑞典政客对修改版权法的不作为后,在当地建立了盗版党(Pirate Party),顾名思义,盗版党主张知识自由分享,认为任何人都有信息自由的权利。在 Napster 用户量飞速增长的壮盛时期,约莫拥有 8000 万注册用户。一些乐天派认为,音乐工业会将这种增长视为对其产物需求的自然表达,并试图找到一种方法来合理满足这种需求——但事实证明,他们只看到了盗版下载是一种违法行为。
随着音乐行业开始重蹈 20 世纪许多衰落行业的覆辙,他们将衰落归罪于盗版。其时有两位经济学家写了一篇论文,他们在对比了大量下载样本和专辑的销售情况后,认为非法下载实际上对音乐销售险些没有任何影响:那些非法下载音乐的人并不是那种会为 CD 支付 15 美元的人。
论文链接:<The Effect of File Sharing on Record Sales: An Empirical Analysis>author:Felix Oberholzer‐Gee,Koleman Strumpfhttps://www.journals.uchicago.edu/doi/full/10.1086/511995另一个相似看法是,Napster 不仅没有损害音乐行业,反而对其收益有努力作用。在 Napster 中,用户通常会先浏览其他文件,并在文件服务器谈天室中讨论音乐,这种浏览的历程会促进新的 CD 销售。2000 年 7月,英国摇滚乐队 Radiohead 的专辑《 Kid a 》中的歌曲在专辑公布前三个月便流通进入了 Napster,随后这张专辑在 Billboard 200(一个显示美国最受接待的 200 张音乐专辑的排行榜)上占据榜首,而此前 Radiohead 在美国从未进入过前 20 名,这张专辑的乐成似乎说明,Napster 是一个很好的音乐推广工具。
有个瑞典人很是认同这些看法,他以为整个音乐行业太愚蠢了,唱片公司给用户的唯一选择是花 15 美元买一张 CD,但因为有 Napster 这样的存在,世界上所有的音乐其实都是 0 美元,那另有谁愿意去花钱买 CD 呢?音乐行业一直在排挤它拥有的庞大潜力。2001 年,在唱片行业的巅峰时期,约莫有 2 亿人购置唱片。那么岂非是 2 亿人在听音乐吗?固然不是,实际上有几十亿的人在听音乐。
音乐工业把音乐订价太高了,以至于原本愿意付费的那些听众也都放弃了。他叫丹尼尔·埃克(Daniel Ek)。也许是上帝的一次玄色诙谐,亦或者是历史的偶然,埃克于 Napster 破产后的第四年,在他的家乡——被称为非法下载国际中心的瑞典,开办了一家颠覆整个音乐行业规则的科技公司。这家公司不仅解决了具有争议的版权问题,挽救了每况愈下的唱片公司,对用户来说,再也不用花费高昂的价钱就能听到世界上险些所有的盛行歌曲。
这家公司叫 Spotify,这个单词自己毫无意义,泉源于首创人的一次口误,但现如今,埃克赋予了它一个意义特殊的使命:让一百万名有缔造力的创作者能以自己的作品为生,让十亿名粉丝能享受音乐,并被这些创作者启发,以释放人类缔造力的潜能。Daniel Ek. Photographer: Akio Kon/Bloomberg02 科技和音乐的相交1983 年,埃克出生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
埃克对音乐的热爱萌发自家庭,他的祖父是一位歌剧演唱家,祖母则是一位爵士钢琴家。另外,瑞典这个国家另有富厚的公共音乐教育,在瑞典接受音乐教育险些不需要任何用度。
埃克的表哥在埃克 4 岁时告诉他:「你应该学会弹吉他,这样才气追到女孩。」对于那时候的埃克来说,他只以为掌握一门乐器很酷,于是学会了怎么弹吉他。约莫在同一时间,埃克获得人生中第一台电脑——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正是因为埃克对音乐和科技都有着强烈的热爱,才会在未来想到开办一家联合二者的公司。Napster 风靡全球的时候,埃克正 16 岁,他并没有以为下载盗版内容是一件何等可耻的事情——究竟下载实在是太利便了。
另一个更现实的原因是,一张唱片很是昂贵,对于埃克来说没钱去买唱片听歌,因此下载盗版音乐成了唯一的选择。Napster 让音乐喜好者相对容易地下载那些在其他方面很难获得的歌曲,好比老歌、未公布的唱片、录音室录音,更重要的是,Napster 在短时间内将音乐从一种私人的商品转变为公共产物。
这些特点都令埃克对盗版有着庞大的情绪:只管这是非法行为,但盗版简直让像自己一样热爱音乐却没钱买唱片的人能够接触到更多优秀的歌手。Napster 让埃克意识到,永远不能留意于通过立法来克制盗版——只管执法对社会有益,但并不能解决基础问题。解决盗版横行的唯一方法就是提供应用户一个比盗版更优质的服务,同时这项服务又能够反哺收益给音乐行业。03 无比愉快的互助音乐行业中最具有话语权的是唱片公司,好比我们熟悉的索尼(Sony)、举世(Universal)和华纳(Warner)。
唱片公司的事情主要是新艺人的招募生长以及音乐出书和宣传。唱片公司在行业中的重要性不行相比,纵然厥后 Spotify、Apple Music 等流媒体服务快速扩张,让音乐容易流传,但这并不意味创作者不需要唱片公司提供音乐宣传了。时至今日,无线电台仍然是许多人收听音乐的重要泉源之一,如果一个创作者和唱片公司签约,公司会卖力成千上万个差别的美国广播电台举行宣传,如果是在国际上,这个数字则又增加 10 倍。
电台分发需要很是大量的人力和高昂的价钱,这也是为什么唱片公司会有显着的头部效应,因为它们最终更容易聚集起来举行分销。根据埃克最初的想法,他希望建立一个包罗世界上所有音乐的无限容量图书馆,而为了告竣这个目的,他不得不说服世界上所有音乐的版权所有者与一家来自瑞典的全新公司互助。
因为有 Napster 的前车之鉴,有人会认为唱片公司看待 Spotify 这个入局者也是充满敌意的。但恰恰相反,从 Spotify 建立起初,就和各国的唱片公司精密互助——事实上,唱片公司们不得不互助:由于技术、经济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音乐工业正在急剧衰退,正如埃克曾指出的那样,这个行业的模式一直效率低下:整个行业收取相对较高的价钱只是为了捕捉收听市场的高端用户,而大部门人听音乐的需求却完全得不到满足,只能从收音机里收听免费音乐。在缔造性艺术以致现代商业的历史上,很难找到一个比音乐工业更廉价、更具聚敛性、更值得回报的工业。通过正当和非法的手段,从虚假条约和行贿到武力威胁和勾通,这个行业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臃肿姿态,给那些真正创作音乐的人支付相对较少的酬劳。
只管他们为成千上万的音乐家提供了风险投资,但当其中一个音乐家录制了惊动一时的音乐时,唱片公司确保能获得大部门的利润。而当整个音乐行业日薄西山,唱片公司开始走下坡路时,Spotify 则提供了一个方案:Spotify 给唱片公司 70% 的流媒体收入和公司的股权。据报道,索尼、举世和华纳等大型唱片公司划分获得了 Spotify 4% 至 6% 的股份,一个独立唱片公司同盟获得了另外 1% 的股份。
在 Spotify 在 2018 年上市时,这些股份价值数十亿美元。在未来,唱片公司还将继续从 Spotify 的收入中抽取 70% ,并凭据自己的版税配方分发给自己的艺人。
而 Spotify 大部门的收入来自用户。Spotify 接纳免费增值业务模式运营,即所有用户都能收听所有歌曲,但免用度户会收到广告,而付费的订阅用户则可以去除广告,并解锁其他一些实用功效。
这种「订阅+广告」的收费模式,埃克称借鉴自电视行业,其利益也是显而易见,每个月 9.99 美元原本连一张 CD 都买不到,如今却能听到世界上所有盛行歌曲,思量到天天都有全新的歌曲涌入,订阅的方式也比一次性购置的方式更合理,而对于那些没有订阅的用户,Spotify 则通过广告来增加收益。Spotify的付费权益,图片来自于 Spotify官网。流媒体平台的泛起,在很大水平上改善了音乐行业的收益状况。
凭据美国唱片业协会(RIAA)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美国流媒体服务的收入增长 26% ,总收入达 43 亿美元,约占音乐工业总收入的 80% ,收入除了来自于付费订阅外,另有广告。陈诉还发现付费订阅的流媒体用户增长了 31% ,占行业总收入的 62%。
另外,流媒体还促进了实体媒体销售的增长。黑胶唱片和 CD 的销量都有所增长,今年前六个月,CD 的销售额约占整个行业收入的 4.85 亿美元,而黑胶唱片的销售额则增加了 2.24 亿美元。事实上,Spotify 本质是一家消除摩擦的公司和刊行商,如今它的价值凌驾了整个音乐行业建立之初的总价值。
二十年前,音乐行业面临文件共享这一互联网新兴产物的时候,第一直觉是报以敌对的态度。但到了最后,整个行业却仍是被互联网挽救,说起来不无可笑。04 饱受争议在互联网时代,制作音乐在大多数情况下变得相当自制,只要有条记本电脑和麦克风,任何人都可以录制音乐,而在此之前,高昂的录音棚和剪辑师的用度,只有唱片公司能够为艺人肩负。
如今,一个创作者制作完音乐后,只要把音乐放在 Spotify 或任何其他服务上,就可以让别人听到了。互联网和流媒体的泛起使得音乐的生产难度和分发历程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这让问题转向了另一面:音乐的供应量很是大,对于一个用户来说险些是无限的。「如何能够让自己的歌曲被更多人听到」这个问题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难。
而当供应大于需求时,创作者在供应关系中就显得相当被动了。2014 年,著名士行歌手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在公布专辑《1989》前夕,从 Spotify 上删除了她所有的音乐,她在《华尔街日报》上公布的一篇文章中写到:音乐是一种艺术体现形式,艺术很是重要,艺术也很难过。
重要的是,难过的工具就是价值,而有价值的工具需要付费获得。所以我的看法就是音乐不应该免费获得,而我的预测就是差别的艺人以及他们的公司最终能够找出一张专辑的价值点所在。我希望他们不要低估自己以及自己的作品的价值。
泰勒不是针对 Spotify 一家公司,而是在捍卫所有音乐制作者的权益,以泰勒为代表的一群创作者指责 Spotify 的商业模式将音乐酿成了一种免费的产物,且无法公正地给予创作者收入。在流媒体之前,唱片公司凭据实体销售 CD 或者下载量向创作者支付牢固价钱,但 Spotify 并非如此,它支付的版税是凭据艺人的市场份额来确定的——他们的歌曲流量占该服务流媒体总歌曲的比。如果 10 元买一张 CD,这10 元中牢固给创作者的收入是确定的。
以后听众再听几多次,都和创作者的收入没有任何关系,厥后 iTunes 推出 0.99 元/首的服务只管将专辑拆分成单曲售卖,但在创作者收入上和 CD 是一样的。而到了流媒体时代,Spotify 根据歌曲流量占比来支付给创作者收益,听众的收听习惯和创作者的收入密切相关。
Spotify 把从用户那里获得的所有收入(无论是广告收入还是订阅费)除以每个创作者所获得的总收入份额,然后支付给创作者。这个模式某种水平上改变了用户和创作者的关系。
举例来说,如果 Spotify 的用户 K 是 Day6 乐队的歌迷,她在 Spotify 上只听 Day6 的音乐。K 有理由认为,她每月 10 美元的订阅费全部都给了 Day6,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果 Spotify 在一个月内将 1 亿美元交给创作者们,而 Drake(世界上最脱销的音乐艺术家之一)的歌曲占该月所有流量的 1% ,那么 Drake 将获得 100 万美元。
实际上,K 的订阅费中有 1% 的钱都给了她从来没听过的 Drake。这就是所谓的按比例支付,不是每小我私家都喜欢它,音乐行业的许多人更喜欢「以用户为中心」的付费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每个用户的付费将凭据他们的收听内容分配,就像 K 的 10 美元中完全归属于歌手的那部门,会完全属于 Day 6。两种支付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超级用户的偏幸亏按比例的情况下要重要得多。然而,以用户为中心的支付在某些方面也可能存在问题,Spotify 的经济主管到场撰写的一篇论文指出,实施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的成本太高,可能会淘汰艺术家的总收入,凌驾更公正分配的利益。
盘算出每个艺术家获得的每个用户流的份额要比总结所有的流量需要更多的算力。论文链接:<Money in, money out: Lessons from CMOs in allocating and distributing licensing revenue>http://serci.org/congress_documents/2018/money_in_money_out.pdf05 未来之路Spotify 在今年备受关注的行动,是花费了几亿美元收购了两家播客制作公司 Gimlet 和 Parcast,以及一家名为 Anchor 的公司,这家公司主要是一个播客技术平台。在被问及 Spotify 为什么要花几亿美元去收购一家正在建立播客的公司时,埃克是这样回覆的:播客很有趣,我起初在我的祖国瑞典看到有唱片公司购置播客,并把它们上传到平台上,作为另一个收入增长的时机,播客能够和听众发生很好的共识,这就是第一步。
在德国,我们也发现那里的唱片公司拥有大量的有声图书的版权,这是我原本不知道的。所以我们开始看到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发生了很好的共识,用户认为 Spotify 不仅仅是一个音乐服务,而是一个可以找到音频的服务。它在我们的计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你家里的所有差别的设备上,不管是 Alexas 还是电视屏幕,或者你的汽车里,或者其他什么工具,都可以播放你的音频。
而收购制作播客公司的原因其实有许多,好比创作者的基本问题都还没获得解决:我的节目怎么能给我带来收入?听众对我的节目有什么看法?如果是写文章,你会发现这很清晰,而在播客中却尚属起步阶段。埃克计划用播客行业拓展 Spotify 的界限。
收购 Achor 对于双方来说各有什么意义?和苹果的 Podcast 相比,Spotify 的播客业务会有哪些差别?播客行业和音乐行业都有哪些区别?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会详细聊一聊这些问题。One more thing.点击文末的「文末扩展链接」,即可游览 T.G.F. team 团队的先容网页。同时团队简介的网页下方有申请加入 T.G.F. 的方式。
如果你对我们在做的事情感兴趣;如果你认可 T.G.F. 在作品中通报的价值感;如果你想认识我们而且成为T.G.F. team 的成员,来申请吧!我们很是接待并期待你的加入。参考资料[1] How Spotify Saved the Music Industryhttp://freakonomics.com/podcast/spotify/[2] Your Spotify and Apple Music subscriptions pay artists you never listen tohttps://qz.com/1660465/the-way-spotify-and-apple-music-pays-artists-isnt-fair/[3] Music Revenue Surges on Streaming Subscription Growthhttps://www.wsj.com/articles/music-revenue-surges-on-streaming-subscription-growth-11567708974[4] Spotify: How a Swedish startup transformed the music industryhttps://www.dw.com/en/spotify-how-a-swedish-startup-transformed-the-music-industry/a-43230609[5] How Spotify’s changing th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of musichttps://medium.com/the-business-of-content/how-spotifys-changing-the-production-and-marketing-of-music-34c02c5c4061[6] The armistice between Taylor Swift and Spotify is good for everyonehttps://www.theverge.com/2017/6/9/15766804/taylor-swift-spotify-streaming-umg-catalog[7] Spotify’s Mission Statement for a Win-Win Two-Sided Marketplacehttps://www.rancord.org/spotify-corporate-vision-mission-statements。
本文来源:ror体育-www.zhongfanxinrong.com